图录号/艺术家:

吴历 1674年作 仿倪山水卷 手卷

图录号:043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吴历 1674年作 仿倪山水卷 手卷
图录号:
0433
年代:
1674年作
艺术家:
吴历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引首20.5×69cm;画心20.5×168.5cm;题跋20.5×81.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端方编撰《壬寅消夏录》,“吴渔山摹云林山水卷”,《续修四库全书》据中国文物研究所藏稿本影印。 题签:墨井道人仿倪高士卷。庆龄题。引首:神追清閟。钤印:顾苓、顾八分。题识:喜看新酒似鹅黄,已有春风拂草堂。二月韶光初破柳,扁舟晚下独鸣榔。苔多不碍山人屐,花发应怜野老墙。世外宁辞千日醉,未容人事恼年光。倪高士赠友人何士信诗画卷,向在鸳湖凝霞阁,转展而归于北平孙退谷秘藏。甲寅岁三月,退谷来江左,因得见之。借阅旬日,摹临一过,并录原题。迂叟尝云,头等笔墨,破法而出。此言足为庸史下针砭,为之掷笔流汗。墨井道人吴历。钤印:墨井、吴历题跋:1.最爱幽居养性灵,空山为几翠为屏。乱峰雨过云犹湿,小洞春归草尚青。对月漫题招鹤咏,临池爱写换鹅经。兴余未解吹箫管,只恐游鱼出岸听。右余数年前题清閟阁诗也,已刻入听雪楼集。今观渔山吴隐君所临倪高士诗画卷,因书于后,以志欣赏云。尧峰汪琬。钤印:汪琬之印。2.云林生画,江南人以有无论清俗,其品概可想见矣。昔人评其画平淡真纯而无疵累,正如蛱蝶擎花,立蝉吸露,无些子烟火气息。一种潇洒出尘之致,从性分中来,更非学力可到。墨井以所临卷请质于余,直能神似非貌取也。秋雁飞,白露下,远山曲长,河媚幽思,画境仿佛似之。娄东八十一叟王撰题。钤印:王撰。3.画家之有倪迂,犹诗家之有靖节,东坡天才,然和陶诗心摹力追不能似,石谷画圣,偶仿云林,亦心摹力追不能似,盖迂叟襟怀冲淡,自云画写胸中逸气,洵非学力可到。墨井道人晚年学道,谢绝尘缘,胸次自然高旷,以故书学苏而神似,画学倪而亦神似。白苎村桑者论之确矣。麓台司农廼以太生少之,毋乃门户之见与。余既嗟赏其笔墨之超,复慕其行踪高蹈,不觉服膺,而持此说质之浭阳尚书,知不免人间烟火气耳。丁未(1907)嘉平月新建程志和题。钤印:汪山村农。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说明:1.庆龄题签,顾苓题引首,汪琬、王撰、程志和题跋,端方旧藏。2.顾苓(1609-1682),字云美,一字员美,号塔影园客、荆蛮、浊斋居士,明南直隶苏州府人,明遗民。他的篆刻作品取法文彭,有时誉,擅长隶书,尤其是取法《夏承碑》的作品。3.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4.王撰(1623-1709),字异公,号随庵,江苏太仓人。时敏第三子。工隶书、山水,笔墨超逸,峰峦树石,无不肖似时敏。5.程志和(1840-1915),字乐安,同治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其通经史,娴熟掌故,善书画,精品鉴。神追清閟非“又过”一卷诗画缀事长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记:倪云林(倪瓒)《树石》,题云:“益公以道,不见忽已七改年。辛亥七月,余来自苕溪,偶寓松陵之桐里双井院数日矣,以道适过慧日忏堂解。后一日,因写竹树小山,并赋诗寄意云。一笑相逢喜有期,因怀西崦话移时。李公堂里频曾宿,陆子泉头有旧诗。旅思凄凄非中酒,人情落落似残棋。云涛眼底三生梦,鸥鹭秋汀又语离。是日,性源、秋水二上人同集。以道因咏余旧诗《春日试茶》一首,今卅有余年矣,并书画上。喜看新酒似鹅黄,已有春风拂草堂。二月江南初破柳,扁舟晚下独鸣榔。苔生不缀山人屐,花发应连野老墙。世外宁辞千日醉,未容人事恼年光”。本卷吴历《仿倪山水卷》题曰:喜看新酒似鹅黄,已有春风拂草堂。二月韶光初破柳,扁舟晚下独鸣榔。苔多不碍山人屐,花发应怜野老墙。世外宁辞千日醉,未容人事恼年光。倪高士赠友人何士信诗画卷,向在鸳湖凝霞阁,转展而归于北平孙退谷秘藏。甲寅岁三月,退谷来江左,因得见之。借阅旬日,摹临一过,并录原题。根据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所记以及吴历所题,倪瓒所绘《山水诗画卷》即为何士信所绘之图卷,“凝霞阁”为李日华同里秀水徽商汪继美(1546-1628)、汪玉(1587年一?)父子之居所。汪继美字世贤,号爱荆居士。祖父汪鉴,原籍徽州,寄籍嘉兴府秀水县。万历初年,汪继美绝意科举,性喜披览传记,“遇异书精刻,辄厚直购之,与古名贤书画奇迹杂置满楼,风雨闲暇,即登楼手摭卷帙,咿哦自快”。筑凝霞阁以贮藏书画,收藏之富,甲于一时。李日华称其风采就像倪瓒、顾仲瑛、曹云西等人。汪砢玉字玉水,往继美之长子,所辑《珊瑚网》一编,搜罗荟萃齐备,“前列题跋,后附论说,纲领节目,秩然有条。至所载名画,则宋元诸家,铭心绝品,收录极详,素之富,诚为罕有”。后来卞永誉《式古堂书画考》、厉鹗《南宋院画录》,皆依藉是书以成。倪瓒的画在明中期已被世人奉以为宝。富贵人家以有云林画作为炫耀资本,上海博物馆藏倪瓒《渔庄秋霁图》右裱边有孙克弘题云林画曰:“石田(沈周)云: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浊。”明清画家和理论家皆以争捧云林为能事,董其昌在其《画旨》中说“元之能者虽多,然禀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倪瓒)古淡天真,米颠后一人而已”。王原祁《雨窗漫笔》评“元季四家”:“云林纤尘不染,平易中有矜贵,简略中有精彩,又在章法笔法之外,为四家第一逸品”。倪瓒山水画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典型和最高逸品的代名词,在中国画坛上产生最深最远的影响。明清的画家没有不学倪云林的,但各有所得。董其昌《画旨》记载了“明四家”之首沈周学倪瓒画山水:“沈石田每作迂翁(云林)画,其师赵同鲁见之辄呼曰:又过矣!又过矣!盖迂翁妙处,实不可学。启南力胜于韵,故相去犹隔一尘也。”沈周学倪瓒“力胜于韵”,大意可理解为沈周用笔倔强刚强,勾皴繁复,故尔难寻倪瓒清空之雅韵,这也是很多后来书画家很难做到的。吴历学倪瓒风格创作或者临写倪瓒山水并不少见,上海博物馆馆藏其于康熙壬寅(1662年)所作《枯木竹石图》,如南京博物院藏其于康熙丙午(1666年)所作《仿古山水册》之“仿倪瓒”一页,上海博物馆藏其于康熙戊午(1678年)所作《仿倪瓒寒林亭子图》,故宫博物院藏清吴历、颜胤、彭城等众家《山水册》内有吴历“学倪高士”一开,《竹村远山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吴历、高简、陆远等多家《山水集》册内有吴历“学倪瓒树石”一开,辽宁省博物馆藏吴历《云林遗意图》轴等等。与上述众画作相较,此卷《仿倪山水》更多是少了吴历自己的个人风格,比如几乎没有那些繁密的雨点皴法,长短线的披麻皴也只是在远山得勾皴上使用,更多的是倪瓒典型的折带皴法,以及萧疏的枯木寒林的果断的处理。这是在吴历学倪瓒画法中比较成功的接近于倪瓒空旷萧条之感境界的营造,同时,也避免了类似于以往沈周学倪瓒那种“又过矣!又过矣!”的尴尬境地,因此,此卷是吴历学倪瓒山水,得其神髓的逸品之作。因“清閟阁”是为倪瓒收藏图书文玩和吟诗作画之所,所以,顾苓所题引首“神追清閟”评价此卷,最为合适不过。本卷引首以及后跋,几乎皆为吴历同时代名家,如题引首者顾苓(1609-1682),为明遗民,南直隶苏州府人,明遗民。他的篆刻作品取法文彭,有时誉,擅长隶书。后跋者汪琬(1624-1691),号尧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王时敏三子王撰(1623-1709)工隶书、山水,笔墨超逸,峰峦树石,无不肖似时敏。之后,此卷的还有同治七年进士,后授工部主事的程志和(1840-1915),字乐安,题跋,其通经史,娴熟掌故,善书画,精品鉴。此卷后为清末著名藏家端方所藏。上述倪高士赠友人何士信诗画卷,转展而归于北平孙退谷秘藏。孙退谷即孙承泽(1592-1676),又号退谷,今山东寿光县人。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是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前后二卷,皆为名家所作,名家所藏,其间亦有名家鉴赏。孙承泽于离世二年前(1674)携带倪瓒诗画卷至江左,吴历“借阅旬日,摹临一过”,并感慨“迂叟尝云,头等笔墨,破法而出。此言足为庸史下针砭,为之掷笔流汗”,可见吴历为“神追清閟”亦是非常之用心。一卷山水图,辗转写风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